可怜天下父母心--读《傅雷家书》有感
《傅雷家书》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、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集,其中收录了傅雷先生1954至1966年6月的书信,最长的一封信长达7000多字。家书字字珠玑,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孩子的殷殷期望,饱含着对人生、对艺术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国家、对世界的高尚情感。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,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,对人们的道德、思想、情操、文化修养的启迪作用既深且远。《傅雷家书》是一本“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、呕心沥血的教子篇”,也是“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”,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,值得一读。
可怜天下父母心
--读《傅雷家书》有感
杨立志
从小就喜欢读书,看书,从幼时连环画到少女时代的言情小说,师范校时偏喜《读者》、《青年文摘》之类的杂志,工作后不知怎的竟懒惰起来,看的书越来越少,空闲时间除了照顾父亲,便用来打麻将和看电视了。这天组织部行文要求:副科级领导干部每月要读两本书,每年20000字的读书笔记,每季度一篇读书的心得体会。虽是用制度来强制执行,但也让大家不得不挤出一些时间与书为伍,与书作伴。难得坐在书桌前一本正经地看书,便买了个可以放在床上的简易电脑小桌,在床上看书、记笔记、写体会。
看的第一本书是买来给儿子看的小学新课标必读书《傅雷家书》。看完此书用了一个星期,学到了不少道理,也深深地体会到了那份父爱。
鸿雁传书,笔墨有情,等信是一种煎熬,“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”,但也是一种期盼,写信更是一种幸福。写信读信的那种感觉,不是现在每天能收到无数的短信、微信所能替代的。记得读师范校时,我与父亲也像傅雷父子一样,常常写信寄情。父亲是正直、坚强、严厉的,但我却认为他是这世上最值得说真心话的人。无论发生什么,我都愿意告诉他。他就像是我成长迷途上的那盏明灯,走失森林的那枚指南针,无计可施时的那个锦囊袋,教会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,伴我战胜了无数困难与挫折。谢谢你,父亲!
傅雷对儿子更是无比严格,规定孩子应该怎样说话,怎样行动,做什么,吃什么,不能有所逾越。比方每天同桌进餐,他就注意孩子坐得是否端正,手靠在桌边的姿势,是否妨碍了同席的人,是否发出有失礼貌的咀嚼声。我是一个认为习惯比成绩还重要的母亲,但不知怎的,恰恰我的孩子就是一个没养成什么生活、学习好习惯,反而坏习惯一大堆的男孩。很多时候,我都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师范专业毕业的,竟然不知怎样教育孩子了。儿子现在已经读初二,大家都说初中是最叛逆的时候,我的心中总是忐忑不安,害怕孩子习惯不好、性格不好,那以后怎么办啊?但无论怎样,我都要向傅雷老前辈学习,多与孩子沟通,无论是好是坏都要沟通。只要有沟通,就有解决事情的办法。从六年级下期开始,儿子就爱顶嘴了,我经常才说一句他就觉得烦,但我不怕,他再烦我也要说,他越烦我越要说,不然代沟只会更深的。
傅雷写给儿子的信中涉及了国家、民族、家庭、生活、艺术、爱情等等许多方面,那种爱很伟大,也很平凡。他是艺术家,更是一位父亲。人啊,好像只有童年时是无忧无虑的,初中高中为了考上大学被压得喘不过气来,工作了一心打拼事业,结婚生子后更是肩负一大堆的责任,上有老,下有小,等到老了想享点福却又病魔缠身,一辈子都是操心的命哦!“可怜天下父母心”,当你有一天为人父,为人母了,你就明白这句话有多重。也真心希望每一个身为儿子、女儿的年轻人能将父母当成自己的孩子那样来照顾,那世间不是要少太多太多虐待父母、让人不忍耳闻不忍目睹的惨剧吗?
编辑:易建宁